
荊楚網消息(通訊員 梅海兵)7月2日凌晨,武漢市新洲區(qū)鳳凰鎮(zhèn)舉水河發(fā)生決堤,當?shù)卣畬κ転娜罕娺M行緊急轉移,作為臨時安置點的鳳凰鎮(zhèn)中心小學正是武漢科技大學赴鳳凰鎮(zhèn)暑期支教團隊駐扎地。從當晚開始,該校兩名老師張曦、李乾玉帶領8名學生志愿者馬上轉換角色,由“支教”變?yōu)椤熬葹摹保S護食堂秩序、打掃食堂衛(wèi)生,為受傷災民送飯、安撫災民情緒、簡單處理災民傷口、搬運救災物資,在抗洪搶險前線展現(xiàn)志愿者風采。
7月2日凌晨,第一批受災群眾到達安置點,都是來自鄭園村村民,鄭園村是受災最重的地方。帶隊老師得知情況后立即為災民開門,團隊負責人積極配合受災群眾安置工作,提供雨傘雨具、安排住宿、幫忙搬運物資。就餐時,志愿者協(xié)助工作人員搬運食物、維持就餐秩序、清潔飯后食堂。受災群眾和志愿者同住在學生公寓,為了了解受災群眾動態(tài),志愿者主動走進受災群眾宿舍,與他們進行交流,了解受災群眾困難。
得知志愿者是武漢科技大學暑期支教大學生,一位老大爺激動地說:“你們這些大學生好啊,能給孩子們講課,還來關心我們?!北M管受災群眾口音較重,志愿者在理解上有困難,但大家仍然用心溝通,積極給他們進行心理疏導,安撫情緒。志愿者張士堯看到一位老奶奶在雨中獨自打傘抱著毯子,急忙過去了解情況。老奶奶一個人過來,不知道安置點在哪里,張士堯扶著老奶奶,把她帶到安置點,老奶奶看到村民,這才放心。
7月3日,安置點接收的受災群眾超過550人,志愿者的工作任務加重。他們不僅幫忙維持食堂秩序、為受災群眾送飯、清潔食堂衛(wèi)生,還在休息期間走訪災民,安撫群眾情緒,做好群眾所需各種服務的記錄。下午,志愿者在校門口做進出登記,為受傷群眾簡單處理傷口,救災物資送到安置點時,志愿者又幫助搬運物資。新洲區(qū)團區(qū)委書記張曉菡說:“最開始是我們接收你們來暑期實踐,現(xiàn)在你們成了抗洪救災的生力軍?!?/span>
7月4日,志愿者在鳳凰鎮(zhèn)中心小學科技樓音樂室,將當?shù)夭糠质転膬和奂揭黄?,開始講課。本次講課以安撫受災兒童的心靈為主,讓經歷了洪災的孩子們可以更快撫平心靈的傷痕。志愿者通過擊鼓傳瓶的方式讓孩子們自我介紹和展示才藝,大家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相互認識,相互了解。志愿者宋浩表示,希望能用我們的熱情去感染孩子們,用我們的活力去帶動孩子們,讓災區(qū)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環(huán)境中渡過汛期。